• 公司动态

    专家视点 | 熊青教授深度探讨: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如何引领未来科研突破

    2025-11-21 16:56:41  来源: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

    在第六届 “逐梦光电” 等离子体先进光谱诊断技术与应用学术探讨会上,卓立汉光专访了等离子体先进诊断与应用实验室负责人——重庆大学熊青教授。从与等离子体诊断的结缘,到国产仪器自主创新,再到技术落地与产业前景,熊教授以深入浅出的分享,揭开了这一领域的神秘面纱。

    老师简介:熊青,重庆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等离子体先进诊断与应用实验室(Lab-APDA)负责人,从事非热等离子体的激励与控制、在线原位诊断、等离子体应用研究,主要包括:气体放电过程及机理、气/液与气/固界面相互作用、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。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项)、省部级及企业科技研发项目(5项),以*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,参与英文专著1部,国际/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10余次,2014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。

    结缘:科研兴趣,引航等离子体之路

    谈及选择等离子体诊断方向的初衷,熊教授笑称 “缘分使然”。硕士阶段,他师从国内低温等离子体领域开拓者,在导师的指导下,从参与实验、开展研究起步,逐步建立对这一领域的初步认知。

    硕博连读期间,得益于导师支持,熊教授赴比利时根特大学、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培养。国外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深深感染了他,频繁参与学术会议的经历,更让他在交流中不断深化对研究的理解。“从被动接受到慢慢熟悉,再到真正喜欢”,熊教授坦言,正是这份日渐浓厚的兴趣,支撑他多年深耕等离子体诊断领域,在探索中收获成就感,*终坚定了长期深耕的决心。

    破局:国产仪器,在机遇中沉心追赶

    谈及国内等离子体诊断仪器的自主创新,熊教授认为“机遇与挑战并存”,且机遇正处于历史窗口期。

    当前,国际经济博弈与先进设备管制,让国内科研界、产业界深刻意识到 “卡脖子” 问题的紧迫性 —— 进口设备不仅价格高昂,售后响应远不及国产产品及时周到。“科研要推进,设备是刚需”,熊教授直言,这一现状为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研发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,“国内科研院所、大型企业需求旺盛,国产品牌只要接住机遇,就能快速成长”。

    挑战同样不容忽视。熊教授以 “走路一步一步、吃饭一口一口” 作比,强调国产仪器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参数,必须经历时间积累。他特别提及卓力等优秀国产品牌,寄语企业 “沉住气、做扎实”,从追赶逐步实现并跑,未来甚至有望超越国外产品 —— 而这需要企业沉下心打磨技术,拒绝急功近利。

    突破:TIE 新方法,解决氧原子测量难题

    2023 年,熊教授团队在《Journal of Physics》发表论文,提出 “臭氧全光解 TIE 方法”,为等离子体诊断的测量误差难题提供了新解法。

    “诊断测量的核心是‘测准’,测不准的结果不仅无用,还可能误导研究”,熊教授解释。传统氧原子定量测量采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荧光(TALIF)方法,需以氙原子为标定物,但二者本质不同,标定依赖理论数据,误差是否存在、误差多大,长期以来都是行业痛点。

    为避开这一问题,熊教授团队另辟蹊径:既然测量氧原子,为何不用其自身标定?基于这一思路,新方法实现了氧原子自校正测量,从根本上提升测量准确性,为高活性等离子体成分的精准诊断提供可靠方案。

    落地:仪器研发,瞄准便携与场景适配

    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早已突破实验室,延伸至半导体工业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医学、食品保鲜等前沿领域。但熊教授指出,技术落地时,“关键参量的实时监测” 仍是一大难点。

    在他看来,气体温度、电子参数、化学活性是掌握等离子体物化特性的核心,其中电子参数与关键化学成分的测量难度*高。“过去我们常把等离子体当‘黑盒子’,看效果调参数,却不清楚内部原理”,熊教授说,这正是实时监测的重要性所在 —— 只有明确关键参量,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应用的核心逻辑。

    这一需求也为仪器研发带来新灵感:工业现场需要的不是复杂笨重的实验室设备,而是 “紧凑、便携、易操作” 的工具。“仪器必须融入应用场景,方便工程师使用”,熊教授强调,这是科学仪器从 “科研级” 走向 “产业级” 的关键。

    展望:未来 5-10 年,两大领域成产业化重点

    谈及低温等离子体未来 5-10 年的产业化前景,熊教授给出清晰判断: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将率先突破,民生领域潜力可期。

    首当其冲的是半导体行业。“这是国内热门、也急迫需要发展的领域”,熊教授表示,等离子体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需求旺盛,将成为产业化核心增长点。其次是航空航天领域,尤其是电推进技术的发展,离不开等离子体技术支撑,这也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方向。

    民生领域中,生物医学是熊教授眼中的 “潜力股”—— 尽管医学应用对安全性、稳定性要求极高,产业化周期可能更长,但 “未来一定会有一席之地”。此外,溶液相关的等离子体应用,也有望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。

    对科学仪器企业而言,这些产业化方向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:围绕半导体、航空航天的高端监测仪器,以及适配生物医学、民生场景的便携设备,都将是未来发力重点。

    协同:产学研,高校筑基 + 企业赋能

    凭借与国家电网等企业的合作经验,熊教授对产学研的理想模式有清晰认知:“高校做高校的事,企业做企业的事,各司其职,协同创新。”

    在他看来,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基础支撑:厘清仪器工作原理、开发理论模型、搭建功能样机 —— 即便 “粗糙但能实现功能” 的样机,也是为产业化打下的关键基础。企业的优势则在工程化与市场化:在高校样机基础上,优化设备可靠性、智能化水平,简化操作流程,让仪器更适配终端用户需求,*终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。

    这种 “高校筑基、企业赋能” 的模式,既能避免高校陷入工程化细节,也能让企业少走技术弯路,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*优路径。

    愿景:建共享平台,推动领域共同发展

    谈及团队未来规划,熊教授提到核心目标 ——搭建国内首个 “共享的综合等离子体诊断平台”。

    他解释,当前等离子体诊断设备昂贵、维护门槛高,许多研究团队因资源限制无法开展诊断研究。若能建成共享平台,让不同方向的学者按需使用设备、共享技术,既能降低科研成本,也能促进跨领域交流,推动整个等离子体诊断领域的发展。

    从个人与领域的结缘,到国产技术的破局;从技术突破的细节,到产业未来的蓝图;从对产学研的思考,到团队发展的愿景 —— 熊教授的分享,既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专*与热忱,更勾勒出我国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从 “跟跑” 到 “并跑” 再到 “领跑” 的清晰路径。

    未来,随着国产仪器崛起、产学研深度融合,以及共享诊断平台落地,我国等离子体技术必将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,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新动力。

    【致卓立汉光的同行者】
    感恩相伴,不负信赖!

    【熊老师简介】

    熊青,重庆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等离子体先进诊断与应用实验室(Lab-APDA)负责人,从事非热等离子体的激励与控制、在线原位诊断、等离子体应用研究,主要包括:气体放电过程及机理、气/液与气/固界面相互作用、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。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项)、省部级及企业科技研发项目(5项),以*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,参与英文专著1部,国际/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10余次,2014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。

    留言
    市场部
    谷瀑服务条款》《隐私政策
内容声明:谷瀑为第三方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,谷瀑(含网站、客户端等)所展示的商品/服务的标题、价格、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店铺经营者发布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。谷瀑提醒您购买商品/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,如您对商品/服务的标题、价格、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,请在购买前通过谷瀑与店铺经营者沟通确认;谷瀑上存在海量店铺,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/侵权信息,请在谷瀑首页底栏投诉通道进行投诉。
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 电话:010-56370168-696 手机:13810146393 地址: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产业基地环科中路16号,联东U谷中试区68号B座
Copyright ©2003 - 2025 Goepe.com 版权所有 关于谷瀑 | 服务中心 | 著作权与商标声明 | 会员服务 | 隐私声明 | 网站导航